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安全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在煤炭安全生产领域,由于矿体环境复杂,如果不重视对安全隐患的监测,安全生产将无从谈起。
目前,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手段落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乡镇煤矿。除瓦斯监控设备外,井下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比如温度、电力、压力、提升、运输等监测设备也不能令人满意。
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管来说,信息快速、实时的收集非常重要,但目前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特别是重点采煤县管理部门信息化装备十分落后,多数还是传统的人工管理,不少煤矿甚至根本不具备计算机报送数据的能力。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迫在眉睫。据了解,针对煤炭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特殊形势,国务院已批准从2004年国债技改项目中,再拿出22亿元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改造,而此前对重点煤矿的安全改造,政府已经在国债技术改造基金中拿出了40亿元,如此,两项相加达到62亿元。
煤炭信息化的另一个重中之重是管理信息化,针对煤炭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的现实。专家们指出,产运销存财的信息化对煤炭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决策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的建设,煤炭企业可以做到:全面掌握全国、分地区、省市、行业、煤种的生产、销售、装车发运、流向、到货情况等煤炭供需信息;了解主要铁路流向、铁路限制口煤炭流量、主要煤炭港口库存情况等信息,具体指导煤炭运销工作;实现煤炭企业年度订货,月度销售,每日煤款回收等销售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领导对自身产、销、运、存情况进行迅速、准确的了解,及时组织货源、调整生产经营工作;实时掌握和监控一些重点欠款用户的货款回收情况,杜绝恶性透支和拖欠煤款项……
对于大煤矿来说,对其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控制管理非常重要,现在国内不少大型煤矿引进的都是国外最先进的采煤设备,这些设备可以采集很多生产数据,而这些数据采集起来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是非常有用的,但目前的现状是,许多功能我们的企业都没能很好的应用,而仅仅是将先进的设备作为一种自动化工具。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与其他生产型企业相比增加了更多的内容,首先是生产过程的监测监控,比如提升系统的监测监控,还有井下的采煤机、掘进机的控制管理,这些管理控制过程因为要在井下完成,所以比在地面上采集数据更为困难,信息从井下传输到地面上的技术也具有不同特点。
其次,因为煤炭企业事实上是资源型企业,煤炭的资源管理对于煤炭企业也十分重要, 而煤炭企业的资源管理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说煤炭资源管理要求将整个矿区井下的地质构造都标示清楚,这类应用系统的开发相对于一般应用系统更加困难。虽然这类系统国外也有,但由于价格非常昂贵,国内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用不起。这也使中国的煤炭企业要想真正建立起一整套信息系统的难度较其他行业更大。
中国煤炭企业大多是井工开采,但矿井上下地质情况对照要十分清晰,你到底挖到了哪里,如果遇到水坝,就不能够再挖了,在铁道、大的建筑物下面,要留支撑柱,能挖的地方,要设计、部署工作面,如果煤层有断层,这个断层就需要反应出来,工作面的设计要建立在很专业的地质测量和采掘工程知识的基础之上。另外,地下水的水系在哪里,也要标示得非常清楚,因为如果挖透地下水,会把整个矿井淹掉。井下工作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都要反映在资源管理系统中。